[壮丽70年·奋斗新时代]改革见证湖北农业农村巨变
新中国成立70年来,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湖北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,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,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,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农业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9月5日,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,聚焦“改革见证农业农村巨变”主题,邀请省农业农村厅介绍有关情况。
(发布会嘉宾)
农业生产能力稳定增强,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
70年来,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省坚持扛稳粮食生产重任,认真落实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,促进经济作物提质增效,建设放心菜园、精品果园、生态茶园、道地药园,推进畜牧业与渔业转型升级,促进养殖业绿色发展,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,保障了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。
▶2018年粮食总产达到2839.47万吨,连续六年稳定在2500万吨(500亿斤)以上,比1949年净增2261.34万吨,增长了3.9倍。
▶油料产量302.48万吨,比1949年增长了21.6倍,油菜籽产量长期位居全国第一,油菜产业成为我省“金字”招牌。
▶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963.94万吨,茶叶产量32.98万吨,比1978年增长了18倍,位居全国第三。园林水果(不含果用瓜)产量655.46万吨,比1978年增长了62.8倍。
▶生猪出栏4363.50万头,比1978年增长了3.74倍,位居全国第五。牛出栏108.33万头,羊出栏609.23万只;家禽出笼53244.82万只,禽蛋产量171.53万吨。
▶淡水产品产量达到458.4万吨,长期位居全国第一,渔业成为我省的又一张亮丽名片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连续六年保持98%以上,居全国前列。
(发布会会场)
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,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
70年来,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省坚持质量兴农、绿色兴农,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推进农业绿色化、优质化、特色化、品牌化,不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,持续推进优势作物向优势产区集中,调优品种、调绿模式、调强品牌、调高效益,加快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,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。
▶2018年全省优质水稻、小麦种植面积占比超过77%,“双低”油菜种植面积占比超过95%,“粮改饲”“油改饲”面积达到140万亩以上,优质粮油与蔬菜成为产值超千亿元的大产业。
▶畜牧产业结构更加优化,牛羊增量提质、猪禽稳量提质扎实推进,规模化、标准化养殖水平大幅提升,全省种草保留面积达到300万亩以上,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71.14%,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.78%。
▶渔业加速向前迈进,稻渔综合种养蓬勃发展,全省面积达到589万亩,多年领跑全国,小龙虾、鳝鳅、河蟹三大特色产业发展迅速。
▶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,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.25万亿元,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达到377.4亿元,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我省规模最大、发展最快、就业最多、效益最好和农民获利最多的产业。
(发布会会场)
物质技术装备明显加强,农业底盘更加稳固
70年来,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“三农”的大政方针,不断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,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、信息化、科技化,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,逐步建成了一个防洪、排涝、蓄水、灌溉等完整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。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突破性飞跃,从人扛肩挑牛耕转变为“机器代人”“机械耕作”。农业信息化从无到有、由弱变强,智慧农业成为新时尚。
▶2018年全省累计投资449.12亿元,完成各类农田水利工程34万余处,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20.8万亩;新建补建高标准农田343万亩。
▶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全面发展,12316农业综合服务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融合发展,信息进村入户试点范围扩大到14个市州47个县(市、区)。
▶补贴农机具8.33万台,“互联网+北斗+农机”的机信融合更加深入,累计安装各类农机北斗智能终端1.3万余台(套),累计监测作业面积1500万亩,完成110万亩深松作业任务,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9%。
▶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213个,培育科技示范主体28560个,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.7%。
乡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,农村面貌和环境持续改善
70年来,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省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,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稳步推进,乡村治理有序推进,农村面貌和环境明显改善。
▶2018年全省3500万农村人口饮水得到有效解决,农村危房改造13.2万户,新建改建“四好农村路”2.46万公里。
▶农村“厕所革命”、精准灭荒、乡镇生活污水治理、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“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”深入开展,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乡村村容村貌美化统筹推进。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入资金114.2亿元,完成农村户厕139万座建改或提升任务,建成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977座,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到74.1%,完成精准灭荒造林71.78万亩。
▶全省软弱涣散村已转化1876个,2.3万个建制村基本完成了村党组织换届。“推动移风易俗、树立文明乡风”行动有序开展,实现“十星”创建在全省行政村全覆盖,广播“村村响”、电视“户户通”、电影“月月看”、书屋“村村有”等文化惠民工程深受群众欢迎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,乡村平安稳定。
(发布会会场)
强农惠农政策持续发力,农民收入显著提高
改革开放以来,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,完善承包地“三权”分置制度,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,让农民吃上“定心丸”,并享有更多财产权利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保障农民财产权益,壮大集体经济,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更加厚实。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险,提高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水平,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、看病贵和养老保障等问题。推进脱贫攻坚,大力发展农业产业,产业脱贫成为治本之策。
▶2018年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颁证率达到95.9%,全省承包地流转面积达到2247.9万亩、流转比例达到49%。
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,全省工商注册农民合作社达到9.6万家、家庭农场达到3.5万个。
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,92%的村完成集体产权清产核资,87%的村完成集体成员身份确认;建成县级以上农村产权交易中心(交易所)70个。“三乡工程”大力实施,签约“能人回乡”创业项目2000余个,完成投资500多亿元,农村双创园区达到235个,培育双创主体8.1万个、双创人员39.7万人。
▶农村社会保障更加完善,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62万人,农村低保标准超过国家扶贫标准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,全省105.5万贫困人口脱贫、963个贫困村出列、17个贫困县摘帽任务全面完成,贫困发生率降至2.4%以下,农业产业稳定带动265.9万农村贫困人口,37个贫困县优质粮油和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基地达到4685.45万亩。
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77.82元,城乡收入差距不断下降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.2%,比1978年下降42.6个百分点。
(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陈志勇)
农村改革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强大动力,今后我省的农村改革还将从三个方面稳步推进。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陈志勇介绍:
一是深化承包地“三权分置”改革,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。围绕处理好农民与土地关系这条主线,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,落实集体所有权,稳定农户承包权,放活土地经营权,充分发挥“三权”的各自功能和整体效用。全面宣传落实新修订的《农村土地承包法》。引导承包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法流转土地经营权,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。
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。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,突出抓好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。要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,推进示范家庭农场创建,完善家庭农场发展的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,培育一批规模适度、生产集约、管理先进、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。要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管理,扎实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“空壳社”专项清理,完善农民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,提升农民合作社服务质量。
三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发展壮大集体经济。完成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确认,摸清集体家底,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边界。开展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,推动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。实施“村集体经济壮大行动”,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,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,让农民分享集体资产经营收益。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,优化农村要素配置。
记者:张均
编辑:刘卫
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发布会实录
热文推荐